时间:2022-09-08 23:08:01 | 浏览:678
“早脆梨种植一定要注重病虫害防治,要严格控制化肥使用量和使用时间,并做好早脆梨成熟期增光、除草和架枝等管护工作……”说起科学种植早脆梨的要领,韶关曲江区樟市镇寨湾村种植户林火坤如今已俨然行家里手。
然而,一年前的他,却完全不知道种植早脆梨竟也有如此多的讲究。林火坤种植观念的转变,与近年来曲江高度重视乡土人才培养不无有关。
乡村振兴离不开土生土长的本土人才,也离不开从四面八方回归的返乡人才。近年来,为了有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曲江聚焦人才振兴,立足实际,巧抓关键、严抓基础,培养造就一批规模大、留得住、用得好的基层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畅通引才渠道 汇聚“一河清流”
“杀青、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这些制茶步骤每一步都有很大学问,比如说杀青……”在曲江罗坑镇大窝山茶厂,来了一名从广州刚上来的“稀客”——来自华南农业大学茶业科学系专家张凌云正在为各茶业公司、茶厂、茶叶小作坊负责人、技术人员以及返乡创业青年开展技术指导、传授种茶技术和制茶工艺。他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从种茶,品茶、制茶等方面去分析讲解每间公司、茶厂、作坊的优劣势,提出了如何科学种茶,提高制茶质量、品位、档次,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标。茶农听后都深受启发,纷纷对这次指导活动表示肯定与赞扬。云天社负责人老吴开心地说:“党委、政府对我们这些茶企太好了,不用出门不用交学费就能听到专家给我们实地面对面教学,让我懂得了如何种好茶树、打理茶园,如何去分辨各类品种的茶叶,真是受益匪浅!”
“罗坑茶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得益于农技专家在助力当地茶叶产业和乡村振兴中的科技支撑作用。”罗坑镇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年秋茶,罗坑镇再度产销两旺,每斤茶叶售价100元左右,产值达到2000万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农业农村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曲江立足人才发展客观规律,以“唯才是举、求贤若渴”的迫切导向深入贯彻落实人才流动机制,转变人才引用思路,采取“周末工程师”“候鸟服务队”等形式,变全职下沉为不定期服务,开启乡村人才“两栖”模式。一方面,通过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组织开展农技专家下基层、科技下乡等活动。如樟市镇积极推广“专家+技术人员+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成立生产技术指导小组,运用微信工作群、乡村大喇叭等传播工具,分片区向村民宣传种粮知识、惠农政策及护林防火等信息,并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水稻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让农民切身感受到种粮效益,带动更多农户开展粮食生产。另一方面,积极对接知名院校,组建乡村振兴服务队,邀请院校师生下沉镇村一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村环境改造提升、农渔产业科技下乡、旅游产业全面振兴等方面开展实践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共邀请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韶关学院等高校师生来曲江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7次;依托镇农技站,邀请农渔业高端人才考察指导31人次,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13次。
健全培育机制 涵养“一汪清泉”
爆炒、盐焗、清蒸……各类本地名优食材在粤菜师傅的“匠心独具”下,变成了各色美味佳肴。10月22日,由区供销社举办的2021年曲江粤菜师傅技能工匠竞赛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比赛现场,曲江粤菜师傅精英选手围绕活动主题构思菜肴面点,通过丰富、创意的菜式展现了各自独门绝技,让社会各界、市民群众领略了曲江粤菜师傅的风采,获得评委和嘉宾们一致好评。
“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展示曲江乡村粤菜文化,目的就是进一步挖掘本地特色美食,激发广大乡村粤菜师傅弘扬工匠精神,由此挖掘一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粤菜师傅工匠人才,精准对接乡村振兴一线需求。”主办方负责人说。
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曲江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型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出力出彩。其一,健全适合曲江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组织开展“粤菜师傅”“农产品网络直播”“民宿管家”等新业态培训。如枫湾镇充分借助线上直播这一互联网新兴平台,组织9个村党组织共同举办了为期3天的枫湾镇白水蜜桃助农直播带货活动,邀请了20位网红主播聚集枫湾镇,为当地名优农产品白水蜜桃“带货”,在有效打破地域之间的隔阂、扩大销售面的同时,为果农带来一场“农产品网络直播”实战演练,“鱼”“渔”同授,帮助果农提升利用现代媒体平台进行线上销售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蜜桃销售难题。其二,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行“订单式培训”“委托式培养”等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如依托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设立全区乡村振兴现场教学基地,用好用活产业园内亚北冻品批发市场、韶关市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韶关配送分中心及食用菌产业园核心区等区域特色场地,着力打造更多的现场教学精品课程,为该区搭建了一个务实有效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平台。同时,积极谋划创新,抓好曲江职校学科建设;主动出击,加强与松山学院联系合作,探索开设与我区地域文化特色相匹配、主导产业相衔接的示范专业。截至目前,年均培训各类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技能人才1.1万余人次。
提升服务质量 激活“一池春水”
“比起一户户去解释、去做工作,这样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大大提高了科普效率。感谢党委政府的支持,为我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场所,让我的创业路走得更好更稳。”在罗坑镇老何村委党群服务室结束了一堂“民宿管理课堂”,主讲人返乡创业青年黄源鸿欣喜地说道。
老何村周围有生态大草原、四季温泉、天然溶洞、生态茶园、百亩荷塘等丰富的乡村旅游自然资源,与邻近各村共同形成了环湖生态旅游经济圈,对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很有优势,是返乡人才创业孵化成功示范的幸运处女地。2018年以来,以黄源鸿为代表的一群回乡创业青年大学生就在这里倾洒了热血和汗水。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为了进一步发展民宿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圈,作为返乡创业带头人,黄源鸿在日常沟通中发现,大家在创办、管理民宿上存在很多共同问题,把大家召集起来进行统一培训成了他心头上的一件大事。去哪里培训?怎么办培训?黄源鸿把在推动家乡建设上遇到的困难在一次由上级党组织组织的人才座谈会议上提了出来。罗坑镇通过综合考虑,提出可以充分运用村委党群服务室,以此为“集结营地”将当地村民聚集起来,并帮助他与行业专家能手连线搭桥,参与指导工作,与大家讲述民宿行业管理知识和传授民宿项目可复制经验。在一次次的座谈交流中,村民的疑虑消除了、信心提振了,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村民纷纷参与进来,加入民宿主队伍,团结一心向前跑。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老何村50多人吃上了旅游饭,户均年增收2万元。老何村村民曾阿姨高兴地说:“我现在大草原农庄打工,每月有2500元收入,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工,而且工作之余还可以照顾家庭,真是好!”
乡村人才集聚发展离不开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的形成。曲江坚持靠事业凝聚人才、靠服务留住人才,在乡村振兴人才评价、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探索创新,积极营造温暖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力度,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高素质、有干劲的人才扎根基层。如为激励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制定出台《韶关市曲江区加强激励约束推动干部担当作为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开展年轻干部一线培养和挂职锻炼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大在乡村振兴一线提拔使用干部力度,把正向激励作为重要手段,通过鲜明的导向让全区最优秀的人才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按照《韶关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每年争取1000万元财政资金加大对引进培育各类人才进行资金激励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等制度,在全市率先召开了区委人才工作会议,有效推动全区各级党组织上下一盘棋,统筹推进人才工作;组织各级党政领导与创业型人才、专家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等结对子,通过个别访谈、座谈会、电话咨询等各种形式开展点对点联络服务。
帮助人才搭建创业平台,破除阻碍人才发挥作用的观念和体制桎梏。用好“曲江发布”微信公众号、曲江广播电视台等平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常态化宣传机制,让人人知晓人才工作、关心人才工作,提高基层一线乡村人才的荣誉感和社会地位,让乡村振兴人才有盼头、有奔头,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激活“一池春水”,打造一支永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曲江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韶关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实施意见》为指引,出台《曲江区引才育才保障工程实施方案》,大力实施“人才兴区”战略,着力构建人才聚集高地,聚焦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全域旅游等重点产业,推动曲江经济、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等领域全面发展。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南岭团队”落户曲江,确保“创新创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逐年增加,引进“青年人才”不少于250名,引进培育“韶州工匠”不少于2210名,其中“风采工匠”不少于10名,“风采技师”不少于210名,“风采能手”不少于1990名。着力实现全区各类人才总量持续增加、结构逐步优化、质量明显提升、作用显著发挥、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全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人才贡献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唐忠祥 肖安琪
【作者】 潘俊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中国共产党韶关市曲江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12月29日召开。全会审议《中共韶关市曲江区委关于制定曲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推动曲江奋力争当韶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该区区委书记罗海俊代表区
11月10日下午,韶关市曲江区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曲江区委书记罗海俊出席会议并讲话,该区四套班子成员及人才委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参会。会上,曲江区委副书记吕小辉领学了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了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曲江区卫生健康
“早脆梨种植一定要注重病虫害防治,要严格控制化肥使用量和使用时间,并做好早脆梨成熟期增光、除草和架枝等管护工作……”说起科学种植早脆梨的要领,韶关曲江区樟市镇寨湾村种植户林火坤如今已俨然行家里手。然而,一年前的他,却完全不知道种植早脆梨竟也
韶关市,广东省地级市,韶关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两千多年的城建历史,被誉为“古虞名郡”,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而且还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韶关市省外和江西省以及江西省接壤,省内和清远市、河源市、惠州市以及省会广州市接壤,是中国南方的交。
1月18日下午,揭东召开区委人才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新时代人才强区建设工作。揭东区委书记、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梁柱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新时代,人才是决定一个地方能否发展、能否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
4月28日,大安区人才工作、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暨人才工作述职评议会议召开。区委书记、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彭长林出席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审议《大安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大安区2022年度人才工作要点》《
面 积: 1651平方千米人 口: 30.8万人代 码: 440205邮 编: 512100驻 地: 马坝镇拼 音: Qujiang Qu区 号: 0751车 牌: 粤F曲江区总面积1651平方千米,总人口30.8万人(2006年)。基本概
来源:央视新闻1月6日,广东韶关曲江区发现2名密切接触者,当地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卫生健康、公安、疾控、马坝镇等部门开展疫情处置工作,目前已对2名密接者和次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现公布该2名密接者主要活动轨迹:为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据微信公众号“韶关曲江发布”消息,12月16日,广东韶关曲江区收到东莞市疾控中心转来的密接协查信息,称有1名东莞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接者12月11—13日在该区活动。曲江区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卫健、公安、疾控、小坑镇
记者从韶关市曲江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获悉,2022年1月6日,曲江区发现2名密切接触者,该区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卫生健康、公安、疾控、马坝镇等部门开展疫情处置工作,目前已对2名密接者和次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今天上午,云
曲江区是广东省韶关市的辖区,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南部,曲江也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境内有韶关钢铁厂、韶关发电厂等多家大型工业企业。曲江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2020年GDP总量为192.39亿元,GDP总量在韶关市的10个县级行政区中排第
“风度大道”、吉祥巷”……关于曲江区城区十条道路命名的公示来了你觉得这些名字都怎么样?快来看看并提出你的建议吧!广大市民朋友:为传承和弘扬曲江优秀地名文化,方便群众出行,提升曲江城市形象。遵循“人文历史、照顾习俗、体现特色、美好寓意、通俗易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和试点县名单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19〕708号),确定山西省、浙江省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北京市西城区等567个县(市、区)为紧密
中国共产党韶关市曲江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2月15日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全区深化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区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区委书记罗海俊就《韶关市曲江区机构改革方案》向全会作说明,并就机构改革工作作专题讲话。全
为贯彻落实中央党政机构改革和省委关于市县机构改革的工作部署,按照市委有关要求,3月20日上午,中共韶关市曲江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区农业农村局等30个部门集中进行挂牌,标志着曲江区机构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自启动